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自閉症 小睪丸 不是不可能!

source: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2897&page=1


  • 2012-03-07 
  • 第1305期

【民生】自閉症 小睪丸 不是不可能!

  • 文◎林敬殷


人類吃了萊克多巴胺的實驗目前僅有六例,但分子結構相近的研究,卻出現讓人害怕的結果,不禁讓人擔心如果人吃了,會不會也有相同的「副」作用?

乙型受體素風險無人知 添加培林飼料「不得餵食種豬」

馬英九總統七天內連開兩次國安會議,試圖平息美牛、瘦肉精引發的爭議,並透過發言人強調,「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對人體有害」,「經查閱國內外科學文獻,沒有查到消費者食用中毒的個案報告」。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如果有一份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服用含有如瘦肉精一樣的乙型受體素Terbutaline(音譯為「特布他林」)的安胎藥,孕婦可能生下自閉症孩童,遠比沒有服用安胎藥的孕婦「高出四倍」,馬英九總統該如何向投票讓他連任的婦女解釋和交代?

全家聯合診所身心科醫師蘇偉碩提供本刊三份國外的科學研究報告,其中兩份是在國際藥理學的權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美國藥理學與實驗療法,簡稱JPET)於二○○三年及二○○七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另一份則是Journal Neurodevelop Discord於二○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這三份科學研究報告均可以在網路上免費下載及公開閱覽,報告中都指出一點,含有乙型受體素的安胎藥對孕婦造成的風險,以及產下自閉症嬰兒的比率,遠比未服用安胎藥來得高。

身為心理醫師的蘇偉碩,涉獵大量腦神經相關的論文,並協助本刊解讀三份研究報告。
首先,二○一一年八月發表於Journal Neurodevelop Discord 期刊一份標題為“Prenatal exposure to β2-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 and risk of autism apectrum disorders”的研究報告指出:孕婦暴露在特布他林的環境下超過兩天,生下的孩童日後被診斷為自閉症小孩,比沒有的孕婦,足足高出四倍。

生下自閉兒
機率高四倍

這份去年才發表的研究報告,是針對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九年在美國醫院產下的孩童進行的一項回溯研究。
蘇偉碩表示,造成自閉症的成因很多,該研究報告已事先將變數排除在外,包括抽菸、喝酒、藥癮,再者,是否足月生產、生產是否順利、是否有雙胞胎、有無氣喘、過去有無服用安胎藥等因素,也都逐一剔除,並有對照組佐證,歸納出這樣的研究結論。




二○○三年發表於JPET ,研究題目為“Terbutaline Is a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ant:Effects on Neuroproteins and Morphology in Cerebellum,Hippocampus and Somatosensory Cortex”中則表示,研究者發現特布他林這一種神經毒素會引起未成熟的腦部(鼠類),產生化學變異及結構性的損害。


另一份在二○○七年二月發表,名為“Neuroinflammation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after Neonatal Terbutaline Treatment in Rats:Implications for Autism”研究報告則指出,乙型受體素過度刺激(在早期關鍵時期)對於微膠細胞活動,恐引發神經發炎及行為異常,其跟人類自閉症孩童「有類似的異常」。


「受體素」是一種模擬腎上腺素的藥物,光是β1、β2就有二十多種,用於增加肉的受體素,具有溶解脂肪、增加肌肉蛋白質的效果;用於急救傷患的受體素,具有氣管平滑肌擴張的效果;用於安胎藥的受體素,被用於和緩、抑制孕婦子宮收縮,市面上並沒有針對孕婦安胎的藥,都是以具有安胎功能的藥物取代,其含量都是乙型受體素,而過去普遍使用的就是特布他林。


蘇偉碩強調,其中一份針對鼠類腦部研究發現,腦部缺陷的情況,和人類自閉症孩童「情況類似」,而以鼠類當實驗,主要是同屬哺乳類的人與鼠,發育過程相近,因此,才會用老鼠進行實驗,推演、模擬藥物若用於人類可能誘發的副作用。

睪丸會變小 種豬不准吃

三月三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邀集專家學者召開「行政院食品藥品安全專案會報」諮詢小組第三次會議中,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質疑,歐盟針對培林曾進行的科學研究中指出:餵食萊克多巴胺的雄性老鼠,「睪丸有變小的情形」。


換句話說,一旦人類長期食用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隻,是否也會造成男性睪丸變小,甚至造成精蟲數減少影響生育功能?


針對歐盟提出的這項質疑,美國官方及開發萊克多巴胺的禮來公司迄今仍未提出具有科學數據的正式回應。然而,國人或許不知道,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隻飼料添加物「培林」,包裝上清楚載明:建議豬隻飼主「不得餵食種豬」,這又是所為何來?




一位獸醫師質疑,如果培林安全無虞,如果歐盟提出的雄鼠研究報告是錯誤的,那為何不能餵食身負育種的種豬?如果人吃了,會不會也有相同的「副」作用?


「誰說美國人吃了沒事?」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許立民反問,沒有人做過實驗研究,萊克多巴胺的開發不到二十年,它並沒有接受過「專家審查」的嚴格檢驗,多數的研究報告都是「不公開」,如何讓人信服?如何解釋歐盟針對雄鼠的研究結果呢?

研究案例少 不等於沒有

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李寬容日前在媒體投書,也以人工合成的女性荷爾蒙「己烯雌酚」(DES)為例,該藥最後證明會引起癌症及產生畸形兒,一九七五年美國禁止販賣,我國在五年前也宣布零容許量。不過,李寬容強調,DES和萊克多巴胺的化學結構式「雖不完全相等,但相似度實在太高」,質疑政府官員草率告訴消費者,吃瘦肉精,安啦!


分子結構相近,是否會產生同樣的作用?或誘發其他無法預期的作用?


「人造的化學物質本來就有風險,何況是放到肚子內」,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表示,特布他林和萊克多巴胺的化學分子結構是很相近沒錯,你當然可以從上述幾份研究報告推估,但是,能否擴大解釋兩者可能對人體、腦神經造成影響的關聯性,還有待進一步科學實證,以及長期的追蹤研究,才能化解大家的疑慮,也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因此,他一再呼籲,農委會和衛生署都應盡可能完整將資料呈現,不能說美國人做的研究報告才是科學,而歐盟或是其他國家做的研究就不是科學。


台灣毒物研究權威、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說,分子相近,可能有雷同的作用,但也可能會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才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佐證」。他表示,人類吃了萊克多巴胺的實驗,目前僅有六例,但是,到現在並沒有進行後續「大規模」、「回溯」的追蹤研究,也沒有人類吃了餵食萊克多巴胺的牛或豬的後續追蹤研究報告,所以我們當然不能因此就斷定萊克多巴胺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不是嗎?更沒有總統所說的「沒證據證明瘦肉精有害」。

風險評估 應有更多數據

林杰樑說,有些藥到後來都證明有不當的副作用,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諾美婷,該藥因為事後證明會增加服用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一九九七年在美國上市,二○一○年下市,所以,我們不得不謹慎面對萊克多巴胺可能對人體帶來的風險。


「十四個月到十八個月的嬰兒,身體代謝酵素的功能還沒有很成熟,一旦食用有殘留萊克多巴胺的肉,就無法有效分解、代謝,」林杰樑憂心地說,更不用說,孕婦若食用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肉,不但會累積在媽媽的體內,也會間接累積在胎兒的身體,胎兒一出生到十四個月,會經由媽媽的乳汁,進到嬰兒體內,一到體內,連代謝、分解都沒有辦法進行,「我非常擔心」。


由主婦聯盟推薦出席第三次專家會議的許立民以「鑰匙和鎖孔」來比喻,有些藥被開發,或許當時是針對特定的病,或具有特定的藥效來使用,但也有可能因此誘發其他的作用,更不用說「同型異構物」,可能轉變成其他用途,因此,需要長時間的反覆追蹤和科學驗證,不能輕易下結論。


然而,儘管多位專家大聲疾呼,要求政府應提供更多的研究證據來進行風險評估,卻有如狗吠火車,而且連第三次專家諮詢會議的會議紀錄都尚未出爐,府院黨就大動作,逕自提出十六字箴言,連專家背書的動作都免了,讓不少專家聽聞,直呼「被騙了」,大罵「那又何必找我們去開會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