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RFID 於固定資產管理的應用探討

source: 精聯電子 http://adc-utt.unitech.com.tw/solution_detail.asp?id=157


企業講求永續經營,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內不斷添購的固定資產管理卻漸漸成為行政人員的管理夢魘,因為固資不但品項琳瑯滿目,而且涉及保管人員、保管單位以及置放場所間不斷變動且錯綜複雜的關係,只要管理不當,往往會造成企業的盤虧損失以及重複購置等資源無法有效利用的管理弊端,而相對的,一套良好的固資管理制度或工具也能有效杜絕上述的問題


傳統上每年的盤點作業都是使用表單的方式,由系統或人工產生盤點清單,管理人員至現場逐項盤點並將結果紀錄後,再由人工輸入。這樣的作法固然簡單,但是有以下的缺點:(一)耗時費力且造成紙張的浪費;(二)人工盤點與資料輸入容易造成人為疏失導致帳料不符;(三)倚靠人工盤點,缺乏內稽內控機能,易造成管理缺口。

基於以上的原因,行動化的固定資產盤點成為M化風潮中極為成功的應用之一,因為透過結合條碼讀取功能以及盤點程式的PDA,管理人員可以用過去一半甚至更少的精神與時間完成資產的盤點,盤點的資料可以直接與後端系統同步,節省資料輸入的時間與錯誤,最後,條碼除了簡化資料的輸入外,也能發揮管理的機能,避免人員自行輸入與實際不符的結果。由於上述的種種優點,於是快樂的管理人員成為資產管理行動化最大的受惠者。

如今,隨著 RFID 的技術日益成熟,R 化的浪潮緊隨著 M 化之後洶湧而至,這些被取悅的管理人員不禁開始幻想著更美好的明天,「我可以在房間外讀取到所有資產的項目嗎?」「我可以線上即時查詢任何資產目前所在的位置嗎?」「資產在場所間移動時,我可以透過 RFID 立即得知並自動更新資產狀態嗎?」,這些美好的遠景彷彿隨著 RFID 的到來都將不再只是夢想,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就技術面來看,RFID 還是有其讀取的限制,以一般常用的被動式系統來說,手持式的設備距離約為具方向性的數公分至數公尺且受到金屬材質與環境的限制,實務上資產往往種類繁多且堆置的環境複雜(辦公室充滿各式有形的金屬設備與無形的金屬夾板),置放的方式也難以加以規範,結果事實往往與使用者希望能遠距離,無障礙地蒐集各式資產的盤點結果產生落差。

此外,使用者往往還希望能透過 RFID即時監控資產並做到出入管制與自動記錄,以被動式的技術而言,理論上可在各項資產置放處設置讀取設備做最嚴謹的監控,但相對建置成本所費不貸,較符合效益的方式也可於各出入口或主要幹道設置讀取點,於資產移動時予以監控,但移動的狀態中會存在某些不可預期的因素(如人體的影響)使實際狀況產生諸多變數。此外,上述兩種被動式系統雖適用於移動的紀錄,但用於監控或防竊上仍有缺點,那就是僅能就標籤本身進行監控,一旦有心人士將標籤取下或遮蔽仍存在系統的盲點。

上述的讀取限制可以藉由主動式系統予以克服,主動式系統具有涵蓋範圍大、不具方向性以及較強的穿透力等優點,可以有效的克服前述環境所造成的限制,以主動式的手持設備而言,讀取距離可達六至十公尺,且不具方向性;此外,主動式可結合移動偵測的功能(Momentum Sensor),可智慧地偵測不同程度的移動狀態,做到絕對的資產監控,在技術上可謂是最適用的資產管理工具。但主動式的標籤目前成本仍高,難以普及到所有資產設備的應用,僅能針對部分高單價的資產,是目前最大的應用瓶頸。

以上的限制是否代表 RFID 不適用於資產管理?其實並不然,RFID相對過去的條碼技術仍能有效節省盤點與監控的人力與時間,且RFID標籤不易複製的特性更能確保盤點系統管理上的嚴謹性,只是導入時除了必須瞭解上述的技術特性,事前與使用者進行溝通,建立其對讀取效果正確的認知外,尚須在事前針對流程妥善規劃,仍然能帶來可觀的效益。只是最後要提醒的是導入 RFID 資產管理不能僅著重在技術的效果而忽略管理的意涵,舉例而言,若使用者僅一味地在乎是否可以幫助他很方便的讀取到RFID標籤,節省盤點的時間卻忽視去檢視資產實際上是否存在,那反而就倒因為果,失去其管理上的意義了。







 

RFID 應用於資產設備管制範例





沒有留言: